城市伴手禮是能夠承載和傳播城市地域特色、文化內涵、人文精神等個性特質的、可用于饋贈的商品載體,是城市的立體名片,是帶得走的城市形象。每座城市,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城市伴手禮,聊城也不例外。南來北往的人們帶不走聊城這座城市秀美的風景、悠久的歷史文化,卻可以通過伴手禮,帶走關于這座城市的美好印記?! ?/p>
假如聊城能以“伴手禮”帶走,那就帶走一份“聊城新三寶”。因為你帶走的不僅是“阿膠之城”“桑黃之都”“靈芝之鄉”的立體地域名片,更是一份吉祥、一份健康、一份歷史文墨的余香。
聊城有一句傳誦已久的民諺,“聊城有三寶,鐵塔、古樓、玉皇皋”,當下,東阿阿膠、冠縣靈芝、臨清桑黃風生水起,被譽為“聊城新三寶”,它們是吉祥文化、中醫藥文化的代表,是兩河文化的精髓?! ?/p>
吉祥“三寶”——“聊城新三寶”是吉祥文化的代表
“萬戶喜鵲吉祥地,千年阿膠福壽鄉”,東阿地下水源自泰山與太行山兩股地下潛流,孕育出國藥瑰寶——東阿阿膠。從前,阿膠如漆,一般是作為求婚時的吉祥禮物,寓意兩人結合牢固,白頭到老,永不分離。唐朝段成式在《酉陽雜俎》中記載:“婚禮納彩,有合歡、嘉禾、阿膠、九子蒲、茱葦、雙石、棉絮、長命縷、干漆,九事皆有詞:膠、漆,取其固;綿絮,取其調柔;蒲、葦,取其為心可屈伸也;嘉禾,分福也;雙石,義在兩固也。”
靈芝、桑黃自古以來就寓意著福、祿、壽。“如意”造型的靈芝,形如菌狀,外沿有一圈云狀環紋,古人將這種天然云紋視為祥瑞的象征,故而靈芝又別稱“慶云”“瑞征”,寓意著長壽福祿、祥瑞長壽,也體現出人們追求富貴吉祥、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。
“養生”三寶——“聊城新三寶”是中醫藥文化的代表
靈芝仙草,養生瑰寶。早在東漢時期的《神農本草經》,靈芝就被列為上品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認為,靈芝能強筋健骨、保精神、益腎氣,尤其稱贊靈芝“久服輕身不老”?,F代醫學證明,靈芝富含靈芝多糖、氨基酸等多種有效成分和大量的微量元素,對人體具有調節新陳代謝機能、增強免疫力的良好保健效果。
阿膠被稱為“補血圣品”,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稱之為“圣藥”,與人參、鹿茸并稱“中藥三寶”。有關阿膠的記載最早見于《神農本草經》,距今約有二千年,東阿阿膠漢唐至明清一直是皇家貢品,歷代《本草》皆將其列為“上品”,譽為“圣藥”。千年臨床及現代科學檢測證實,東阿阿膠具有補氣養血、滋陰潤燥等多重功效,系中醫治療血虛的首選之品,我國首部藥物學專著《神農本草經》稱“久服,輕身益氣”。
桑黃有“森林黃金”之稱,臨清桑黃是目前能夠查證到的古書中最早記載的桑黃。桑黃作為一味珍稀的中藥材,其作用在《神農本草經》《藥性論》《本草綱目》《本經逢原》《證類本草》《唐本草》等多部古籍經典醫書中均有記載。其功效主要有:利五臟,軟堅,排毒,止血活血,和胃止瀉。主治淋病,崩漏帶下,癥瘕積聚,癖飲,脾虛泄瀉?! ?/p>
兩河“三寶”——“聊城新三寶”是兩河文化的精髓
滔滔萬里黃河哺育聊城幾千年,悠悠京杭運河興盛聊城數百載。如果說黃河文明是“聊城新三寶”生生不息的根脈,運河帶來的商業文明則賦予了“聊城新三寶”濃濃“煙火氣”。
臨清市地處黃河下游故道,現存大量古桑樹群,擁有桑樹2萬余株,其中500年以上的古桑樹1200余棵,最為古老的樹齡1200年以上,是天然的桑黃優質菌種庫,入選了全國第七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,被譽為中國桑黃之都。中國工程院李玉院士指出“臨清桑黃是目前能夠查證到的、古書中最早記載的桑黃;譜尼報告顯示臨清桑黃是所有送檢樣品中三萜、多糖、總酚、麥角甾醇等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”。
冠縣靈芝產地也位于黃河故道上,面積1萬余畝,年產靈芝子實體、孢子粉1.2萬余噸,盆景40余萬盆,年產值約25.6億元,擁有各類貿易公司及合作社80余家,從業人員1萬余人,是全國最大的靈芝種植和貿易基地,產品主銷國內各大中藥材批發市場和制藥廠,同時遠銷韓國、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黃河從東阿境內奔騰而過,與東阿優質的地下水源交相輝映,孕育出國藥瑰寶阿膠。東阿縣現有阿膠企業100余家,產品涵蓋中成藥、保健品、生物藥三大產業門類百余種產品,還擁有全國最大的滋補養生類中藥阿膠生產企業——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。
城市伴手禮是一座城市文化的延續與擴展,彰顯的是一座城市的風姿和韻味,述說的是一座城市的歷史和現在,傳遞的是一座城市的溫度和味道。“聊城新三寶”既是聊城輝煌燦爛的歷史文脈的縮影,也是聊城作為農業大市的自信與底氣,彰顯著聊城的真誠,傳達著聊城人民的心意,未來它將代表聊城去往更多更遠的地方,讓更多的人認識聊城,愛上聊城。
2023-09-04 11:22:12
2023-09-04 09:50:41
2023-09-04 09:16:41
2023-08-30 17:20:00
2023-08-01 14:55:58
2023-07-13 16:32:19
聊城新聞網 2006-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cxw@lcxw.cn